首页

女王假阳

时间:2025-05-28 07:54:16 作者:特殊节点互动 中印尼全方位合作走深走实 浏览量:19155

  中新网山东海阳4月17日电 (记者 王娇妮)星箭制造、卫星应用、高端配套、航天文旅……在山东海阳,百亿级航天产业的新探索,成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

  16日,记者跟随山东省委宣传部组织的“行走先行区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媒体行活动走进海阳东方航天港,探访当地航天产业的发展情况。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国际一流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和国家级空天信息产业园,争创中国商业航天示范区。”东方航天港集团副总经理张华称。

截至目前,东方航天港已成功保障10次海上发射任务。(资料图)海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据悉,东方航天港是中国唯一一个既有生产制造又具备发射条件的海上发射母港,生产完毕可直接执行海上发射任务,实现生产、制造、发射一体化。从2019年起,东方航天港成功保障10次57颗卫星海上发射任务,常态化海上发射逐步形成。

  以海上发射为牵引,山东海阳近年来开启了商业航天发展之路,快速培育起商业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当地已招引集聚航空航天产业项目21个,总投资约271亿元人名币,初步形成中国商业航天产业“链条最全、能力最强、影响最大”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张华表示,未来,东方航天港将实现百次发射、量产百发火箭、天上百颗卫星、园区营收超过百亿元,加快形成商业航天新质生产力。

图为游客参观东方航天港航天科普馆。王娇妮 摄

  近年来,中国商业航天力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航天技术成果正以可用、易用的方式逐渐走进民众的生产生活中。

  “出门旅游前,用手机查看景区实时卫星图,看看拥不拥挤……”陆海空间(烟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波称,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人们可以“调用”头顶的卫星,让生活更便捷。

  与此同时,商业航天作为极具挑战性的高新技术领域,也具有长周期、高风险等特点。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东方航天港集团总经理助理王肖铭表示,他们将打造以火箭制造、火箭发射和回收、地面站建设、卫星制造、运营和服务为一体的商业闭环,同时借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发挥集聚效应,进而把控成本和交付周期。

图为民众在东方航天港航天科普馆体验“神舟返回舱”VR项目。王娇妮 摄

  作为商业航天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海阳航天文旅产业也迅速发展。国内领先的沉浸式航天科普馆自去年运营以来,入馆人数超10万人次。往日平静的滨海小城还成为国内唯一的海上发射观礼目的地,吸引大量游客。

  值得一提的是,当地还打造了山东唯一一个航天特色小镇,不断推进航天人才公寓、航天医院、航天小学等公共配套项目建设。(完)

【编辑:唐炜妮】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外媒:美英对也门荷台达省发动4次空袭

在基础设施领域,助力本土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发展建设,鼓励依托基础设施项目开展技术合作和交流。如,为巴基斯坦换流站、土耳其核电站、“华龙一号”核电海外投产等合作项目提供认可技术支撑,发挥我国在产业、技术、人才、管理方面的综合优势,助力相关方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

青海德令哈驱“盐”化“碱” 提高盐碱地利用水平

“在此背景下,更需加强汽车质量技术研究,确保汽车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环保性。”他提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持续改革完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实施CCC认证目录动态管理,推动将电动汽车充电桩等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高风险产品纳入CCC认证管理。

湖北秭归:“借力”新零售“橙”就乡村振兴路

巫山山清水秀、生态宜人,因山而名、因江而兴,拥有“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的靓丽颜值。曹邦兴介绍,生态是巫山的最大优势、最亮底色、最好名片。近年来,巫山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存下了“绿色本金”,攒下了“生态利息”。全县绿色GDP占比达78%,先后荣获“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称号。

直播教女性如何找“金主” 情感主播如此“捞金”毁三观

本届菊花擂台赛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参赛作品,征集来的菊花作品包括独本菊、多头菊、什锦菊、盆景菊等,品种超过500个。参赛作品以菊展形式布置在各处景观,结合菊花形态、历史文化和应用形式进行设计,格调高雅、造型优美,市民游客可信步在菊花小景中近距离观赏。

【新春纪事】俄罗斯女孩在山东安丘感受非遗里的“年味儿”

“民营企业是科研创新的重要力量,济源紧盯民营企业在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用融合、核心技术突破、科技人才引育等方面的堵点、痛点,加快搭建高水平创新平台,助推民营企业向‘新’而行。”赵山称,截至目前,济源民营企业共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家,重点民营企业实现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全覆盖;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44%、居全省第二位;优克电子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家企业获评省级水效“领跑者”名单,数量居河南省第一位;高新技术企业16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6家,数量较2020年均实现翻番。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